缀黄毒蛾

Euproctis karghalica   Moore
   

  252  浏览



形态描述

翅展 雄28~35 mm,雌35~41 mm。
形态 雄蛾和雌蛾白色;触角干白色,栉齿浅黄棕色;下唇须棕色,末端白色;头部白色,复眼周围棕色或黑褐色;胸部和腹部基部白色;腹部其余部分金黄色;肛毛簇金橙黄色;足白色,前足腿节和胫节带棕色。前翅白色,布黄色和灰白色鳞片,前缘基部微黄色;在中室末端有一黄褐色圆环形斑,其上布黑色鳞片,横脉纹白色,嵌在圆斑内;亚基线由一列黄褐色斑点组成,斑上有黑色鳞片。后翅白色或微带黄色。前、后翅反面白色,前翅前缘黑棕色。
雄性外生殖器 背兜发达,中央窄,两侧近平行四边形;钩形突粗壮,基部宽带状,背部中央有一长指形突,带的两侧末端各有一短的强烈骨质化的三角形突;抱器瓣简单,呈倒靴状;囊形突呈长舌状;阳茎基环梯形,末端略凹;阳茎圆筒状末端稍细有微刺。
卵直径0.3~0.4 mm;扁圆形,棕黄色或橘黄色,具光泽。
老熟幼虫体长30~35 mm;体背面黄褐色,第一、二、八腹节背面黑色;体侧在瘤间具黑色斑,形成两列黑色斑状纵带,各节瘤棕黄色,瘤和气孔周围密生黄色毛丛,每节两侧各有大的毛瘤和一稍小毛瘤,第六、七腹节背面具红色翻缩腺。
蛹体长15--20 mm;长圆形;深褐色,末端尖细具钩状臀棘。
观察标本 1♂,新疆乌鲁木齐、1974.Ⅵ.16;1♀,新疆阿尔泰1974.Ⅵ.24;1♂,新疆乌什1974.Ⅶ.18;1♂,新疆哈密、1981.Vl、马贵宝采。

生物学

生活习性 在我国新疆南部一年发生一代;以二至三龄幼虫在树皮裂缝及树杈处群集(约数十条,至数百条)结丝网越冬;翌年3月中下旬开始活动并上树危害芽苞,4月上中旬幼虫为危害盛期,在4月下旬幼虫老熟后,开始在树干裂缝处结一灰色丝茧化蛹,5月上中旬开始羽化,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羽化盛期,7月中旬仍然可采到成虫,成虫交尾产卵后于6月中旬卵开始孵化,幼虫脱皮1~2次后,于9月中旬陆续开始下树,在树杈、树干基部结丝网群聚越冬。初孵化幼虫取食叶肉,三龄后取食全叶;幼虫取食多在早晨和晚上,白天群集不食不动;幼虫受到恶烈环境(如降温、刮风)常群聚一起不食不动约20余天不死;老熟幼虫化蛹前,常爬至树干裂缝处、墙上等处结茧化蛹,蛹期15-20天。幼虫多为五龄。成虫多在黄昏后活动,有趋光性。交尾多在夜间;卵常产在树干和叶片上,卵块外被雌蛾腹部末端的棕色绒毛,每一卵堆有卵100-300粒;卵期18-20天。幼虫是新疆主要林木和果树上食叶害虫。严重影响林木生长,甚至使果树减产。本种广泛分布于新疆全省,而南疆阿克陶、莎车、皮山、英吉沙、沙雅等县受害最严重。
寄主植物 杨、柳、沙枣、桑、苹果、桃、梨、山楂、杏等(嗜食杏树)。

国内分布